为时代把脉(68)

当然不是。但民主并非是制度,而是理想。简单说,就是追求个人自由的理想。自由的理想一向被视为是政府与政治人物专断的事物。于是我们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制度上。在这种想法下,自由必须是来自制度本身。因此,制度的设计不是为了支持自由的理想,而是为了产生自由的理想。然而,这种期盼却是制度本身做不到的。

当一项制度(无论是政府、公司和社会的)无法达成预期目标时,必定会名存实亡。我们选出代议士以制定法律。每年新法不断出炉,但旧法却依然有效。结果是,间接制造了一堆法律看门人,对于维护社会的正义去毫无帮助。当自由、公理、公平、同情成为官僚体系下的一环时,我们也就无法期盼这些理想会有出头的一天。

制度的运作持续进行,人为疏失难免产生,结果是错误不断;越战、水门案及他政治丑闻,使得政府的威信尽失。民众不在翼望政府推行新政、探索新领域或建立伟大的社会;政府或政治人物的“领袖”角色从此沦落。

当个人处于结构性冲突下时,他们的行为将受到结构倾向的操纵。如此个人还能享有自由吗?

如果个人有能力改变结构,而且能够自己掌握改变的脚步,答案将是肯定的。若个人只是结构与环境的机械化产物,势必无法获得自由。个人的自由和依赖制度的支持,但并非由制度所产生。如同诗人佛洛斯特所提到:“艺术家对公众自由一向兴致缺缺的原因是,旁人无法给与他们真正所需要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此一观点是创造过程的基本原则,也是强有力的民主化力量,尤其是当民主制度并不纯然属于政治事物时。事实上,新的民主力量正不断涌现,其根本都与政治无关,但将对政治制度造成深远的影响。

我们拭目以待的将是一场真正的革命。

真正的革命已经发生,此后大多数的权力将掌握在民众之手中。

但政客们并未注意到此一趋势,也没有人提醒他们。这些人仍然认为政治制度和从政风格的改变,即足以动摇整个权力结构的基础。但他们错了。

这场革命正静悄悄的上演着。从一粒小种子已成长茁壮为大规模的文明化力量。人类思考、工作、休憩的方式将因此而改变。资源的取得较以往更为开放,权力较以往更为分散。许多人已熟悉这种生活方式,而它也势必成为未来的生活主流。

电脑时代的来临

这场革命就是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

本世纪初,亨利福特为此一革命大下良好的基础。现代人很难想象福特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当时只有富人才有能力拥有汽车,福特使得个人运输工具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于是人们的活动空间突然间变大了,他们从此可以任意遨游。

为了协助大众解决电话账单错误百出的烦恼,杰柏斯和一群年轻人开发了苹果电脑,开启了另一页新纪元。电脑原所代表的就是令人痛恨的科技–制度化的官僚意识形态,透过未知名机器的力量掌控大权,将民众间化为一堆不知所以然的数字。

苹果电脑不但处处为使用者着想,其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创造机器。你可以利用图像进行沟通;三度空间的思考就此迎刃而解,又可同时运用各种资讯。它协助你掌握部分对整体的复杂关系。IBM的电脑则不同,属于商业机器,只会直线思考,但它能以极高效率处理单调的加减工作。苹果电脑却可以扩展人类在创造过程中的思考模式。

苹果电脑硬体设备带动了软体设备的蓬勃发展,与人类以往所接触的经验完全不同。这些软体让使用者得以创造动画、绘图、编曲、排版、模拟飞行、玩电动游戏等等。

几年前我开始接触苹果电脑。在那之前我从未使用过电脑。当时我正在亚特兰大主持一个研习会,一位朋友带来一台苹果电脑和一套编曲程式。教我一些基本操作原则后,就留下我一人在那儿摸索。刚开始时我是有点担心,但电脑可能感觉到我的忧虑,尽量让我放松心情。一刻钟不到我就编写了四个章节的乐曲,更令我意外的是,电脑还会将我写的曲子放一遍给我听。回到家后,我马上就买了我的第一部苹果电脑。后来干脆添购了整套的数位音乐编曲系统,简称midi。

以往有人认为电子音乐不够人性化,发展有限。但新科技突破这层限制。今天大多数的电影配乐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听起来就和“迈阿密风云”影集中的配乐一样,精彩且扣人心弦。

电脑已成为推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最近我从洛杉矶飞往波士顿,临座乘客恰好是位电脑工程师。他专精于型样的辨识—此辨识适用于更高一级的电脑系统,也是研究电脑人工智慧的基础。我们谈到了电脑科技在东西方的进展情形。前阵子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电视节目,它在介绍苏联的电脑使用情形时提到,苏联官方似乎不太热衷于推行个人电脑的使用。结果多数苏联民众都成了电脑文盲。我问这位芳邻说:“为什么苏联甘愿在这么重要的领域中落后这么多?”

“他们知道电脑的威力,”他说:“所以还不准备让民众接触到这股力量;否则自由风气一开,将危害到共产主义的存在。”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