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开篇:庄子的精英主义·论养生狂·论传教热情·二重代偿反应(226)

  今天要上的是《庄子》的杂篇,第三十一篇的《渔父》篇。我好像为了对付它,好像之前都不知道偷跑了多少个点了。助教下课就会说,你今天讲的课你不觉得跟之前完全重复了吗?让我大概会有一点尴尬。因为《渔父》篇一点要处理的,我称之为代偿反应。因为里面的Commonsense这个主题需要的人可是我讲很多很多遍都是不够的。可是对一些不需要的人这些话可能是听了很烦的。其实跟你的人生没有关系。我这也是重复到第四遍了吧。我刚刚说的话。这个篇章呢很可能是有些同学完全不需要对号入座的。可是我们的生命里面如果有一点点在这个地方会对号入座的处理起来就会和麻烦。我教这个课教到现在,我心里面有一种很无奈的希望,这个课是不是有点会让人家消化不良的课。我觉得《庄子》这个学们是太过度的理性化。也就是《庄子》的整个逻辑都是非常细腻的。我常常会觉得我在我的课堂之外的时间一个礼拜之中,遇的到的人,什么家人,亲戚,朋友等等..。我几乎不会有任何机会跟他们聊到《庄子》的内容,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我这样讲也是很骄傲了,因为他们的理性没有发展到可以碰这一块,因为庄子里面的逻辑都是很精巧的。如果你平常不是逻辑就已经发展很好的人,其实听这个东西就根本就不知道听什么。所以我一直感觉到这个课程有这个层面的风险。因为我不太确定我班上的同学来到这个课程理性思考的层面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之前有在课堂里面说,《庄子》这个学门真的很可惜,他是有一点精英主义的调调的。这本书讲的东西在我的人生感受里面我觉得都是非常实在的东西。在我的生命中的的确确会接触到,的的确确要靠这个样子的方式来解决的,很多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切身的课程。《庄子》的整个写作方式是在用象征符号的暗语法,在说他的道理。没有一件事情在清楚的讲明白的。如果他是在讲任何道理的话,他基本是有个设定就是不希望在给人多建立什么观念教条。他希望他讲的道理是洗刷我们已经有的观念教条。所以他的语言都是用非常负面的方法,去处理碰触很多东西。可是我的头脑有的时候真的是比较简单。我觉得大部分在这个课题之外遇到的朋友们或者家人们好像比较喜欢的答案就是你怎么想就对了,你怎么做就对了,好像现在看到请几个专家来的访谈节目。那些专家会说,所以你跟你太太相处,你一定要多体贴她才对啦,等等,怎么样就对了,怎么样就对了,就是丢出一些非常单纯明快的招数,可能在一般的观众在看起来比较好用。可是《庄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好像在面对这些比较单纯明快的招数的时候,让我们去反省,我们在出了这些招之后内力到底有么有杂质。就是出这一招的动机在哪里?出这一招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在恐惧,还是因为我们这样做真的很快乐。等等比较是更内面的内心的过程,如果你根本不太喜欢跟你家的小孩相处的话,那你爱小孩一百招也没有用啊,因为你不喜欢这件事。这东西是要内xing的。而在这样的内xing过程里面。因为今天一下子要从内篇跳到杂篇去,这个《渔父》篇你可以说文字的艰涩度要比内篇浅白很多。内篇是读一句然后解释一句,《渔夫》篇我直接白话讲好了,我就不想读原文了,因为他的白话的程度已经让人觉得不像是庄子写的了,就好像感觉是学生补充的公式这样子。我之所以要跳的三十一篇呢,因为我觉得他有很多东西是跟齐物论紧密结合的,一起讲在吸收上面会比较好,可是一下子跳到第三十一篇中间差好像东西,读起来可能会还有一点东缺西缺的感觉了,因为我们之前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在讲《齐物论》,一在的跟同学强调说齐物论的修炼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但是庄子的功夫如果单靠一个齐物论也是练不太起来的。还要后面的篇章内容一起学起来才行。我只是觉得我在个人生活中遇到的绝大部分的人我跟他根本不会聊到庄子,因为我有种感觉给你聊这个干什么?你听了你能怎么样,或者说这句话我讲的清楚吗?就想我以前跟很要好的朋友,问我说,听说你在教《庄子》,庄子在讲什么?我脑子里就浮现《人间四月天》连续剧的一个片段,就是后来,林徽因不选择徐志摩嫁给梁思成。梁思成在轮船上问他的老婆,请问你为什么要选择我呢?然后林徽因就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回答,你要开始听我的答案了吗?我觉得内心sos是林徽因的这句话。就是说《庄子》在讲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回答。所以我现在不敢开始答。太重的承诺了。所以就觉得庄子的外行人对道家就一个很简单的虚伪的标准答案。道家就是逍遥,逍遥就是快乐,就是爱怎么就怎么就可以了。大概就这个程度,大家也就可以赛掉自己的不知道。日子也就可以继续过了,会有这样的为难之处了。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