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剪不断理还乱(7)

将时间花费在解决问题上,

可说是徒劳无益。

解决问题只是针对环境

找寻适当的回应方法而已,

并无永恒的价值。

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并不等于创造(creating)。解决问题只是采取行动排除困难而已;创造则是采取新点子产生新事物。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如何解决问题的环境中长大,鲜少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创造的过程。

但多数人均将此两者混为一谈。某些专家甚至侃侃而谈“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其实两者截然不同。

解决问题者理所当然地以详细的字句定义问题,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采取最好的解决方案。成功的话,问题迎仍而解,也就不存在了。但问题虽然消失了,你仍未获得所想要的结果。

问题、问题……

在文明社会里,解决问题的心态已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听那些竞选公职的候选人,开口闭口就是“问题”。赤字、国际竞争力、酸雨、贫穷、经济、国防、健保、失业率、犯罪率、非法移民、空气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问题”。

当总统候选人参加党内初选时,经常谈论的一定是地方性问题。在爱荷华州,问题的核心一定是农业;到了密西根州,汽车工人失业的问题却又浮上台面;到了南部各州,我们忽然听见这些候选人高谈阔论经济问题;在东北各州,能源问题终日不离口;在加州,我们听到的则是环境、毒品和艾滋病。

这其中隐含的假设似乎是,哪位候选人能够最清楚地定义一个问题,我们就该选他。但候选人能指出问题,是否就表示他了解问题的本质?当他语带忧戚地谈论受难者的悲剧时,是否即表示他肯为这些人卖力?就算他们真能帮上忙,这些人又能成就些什么功效?解一时燃眉之急,谁知是否会有什么后续问题?他们若是真有办法,为何社会仍是问题重重?为什么我们老是听到这些人谈论问题,而很少听到他们谈论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

开创的雄心

历史上伟大的令兄和政治家不是解决问题而已,他们有开创的雄心,他们是创造者。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们仍能够大刀阔斧地创造他们所构思的新社会。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只是解救民众而已,他们还利用当时的时代环境,作为建设心目中未来的基础。

创造过程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就是要认清当前的状况。许多问题确实存在,也都需要关心。但解决问题并无法创造我们需要的文明社会,而且对于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帮助也不大。解决问题只能止一时之痛,却无法彻底拔除病根。

衣索比亚饥荒就是一个例子。多年来关注第三世界发展的人,已看到此一灾难持续多年,但当其严重性已大到成为一种危机时,全世界突然警觉起来。如果饥荒是问题,食物显然就是最好的答案。于是人们捐献大量的金钱购买、运送应急食物。无数生命得以幸存。但问题的核心并未改变,衣索比亚的政局仍然纷乱不安;饥饿的民众仍无法拥有资源,生产所需的食物。食物援助的功能仅在换取宝贵的时间,但宝贵的时间却未用来生产足够的粮食。悲剧仍然继续上演着。粮食援助难道错了吗?

当然没错。诸如衣索比亚这类的紧急事件,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采取对策。但我们也要了解,这类对策的目的仅在争取时间。若未能妥善利用这段时间,则悲剧将愈演愈烈。

衣索比亚模式

衣索比亚的饥荒让我们了解到光是“解决问题”不足以成事。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善心人士踊跃筹措资金、运送物资?当然是问题的严重性。电视荧幕成天出现骨瘦如柴的儿童画面。全球各阶层人士在看到感动之余,奋不顾身地共襄盛举。资金、食物、医药源源不断地进入衣国境内。当粮食的运送问题解决后,多数的援助均能到达饥民手中。整个情况开始好转,新闻媒体便逐渐失去兴趣,饥民出现在黄金时段新闻的几率也越来越少。捐献不再踊跃,衣索比亚的热潮逐渐褪去。今天,衣索比亚的儿童和其他第三世界的民众仍在挨饿中。

这个例子是我们极为熟悉的模式,类似此例子的情况也不断地在世界舞台上上演。

“问题解决”所依循的阻力最小之路是,从“不好”的状况到“较好”的状况;又从“较好”的状况回到“不好”的状况。这是因为对策是随问题而产生。一旦问题的严重性因采取适当对策而稍缓时,采取进一步对策的诱因也就逐渐消失。其前后关系可用箭头表示如下:

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对策→造成问题严重性降低——>致使解决问题的对策减少——>结果问题依然存在 

上述模式不但常见于世界性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个人问题和职场上所遇到的问题里。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连串需要解决的问题:婚姻不美满、工作不顺、长期健康问题、同事不配合、入不敷出、国外竞争等等。

如此,生活自然与问题纠缠不清。生活的目的似乎只在采取行动,以求无事一身轻。但问题不会就此消失。非但就问题挥之不去,新问题亦接踵而来。

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一旦严重性稍减,采取行动的动机亦随之消散。只求解决问题的生活方式是行不通的。

数月前,敝公司因一个资深管理职务出缺而进行招考。大多数的应征者都在吹嘘自己对于解决问题如何地在行。其中一位表示:“我等不及要为贵公司解决问题。”恐怕这位仁兄只好等待下一个机会了。

许多应征男女都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主持面谈者选人的参考指标。为什么?因为问题本身与解决问题确能引人注意。它让你有身负重任的感觉。重要问题当然只有指望有分量的人物去解决。管理层的思考逻辑就是循着一连串的问题逐步展开。而且职位越高,身负的问题越重要。

奇怪的是,解决问题会给你一种安全的错觉。好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了。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