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心想事难成?(18)

人们想创造自己所最关心的事物,但同时又相信自己无法拥有自己想要的事物。这种人类的困境其实就是一种结构性冲突。

渴望造成了一种张力,拥有所要的东西才能纾解此一张力。

坚信自己无法拥有所欲,又造成另一种张力;真正无法拥有所欲,则纾解了此一张力。

这两种张力纾解系统放在一起,则形成了结构性冲突,因为这两种纾解之道是相互抵触的。

以下我们就稍事说明这种冲突性结构是如何运作的。

想象你正站在一个房间前后墙的中间。想象你所渴望的结果是写在前面那座墙上,若你朝着前墙走去,表示你以朝着所渴望的事物向前迈进。

后面那座墙则代表着你无法拥有渴望事物的信念。向后墙走去,代表着你已远离自己渴望的事物。

想象你的腰上正缠着两条巨大的橡皮圈。其中一条橡皮圈可以将你拉向前墙,代表着“渴望”的张力纾解系统。

第二条橡皮圈会将你拉向后墙,代表着“无法拥有渴望事物信念”的张力纾解系统。

现在想象当你走向前墙时,橡皮圈会发生什么变化?显然前墙那条橡皮筋会松弛,但在此同时,后墙的那条橡皮圈则会拉得更紧。当你快接近前墙时,哪一方向承受的张力较大?阻力最小之路又朝哪一方向去?对你而言,往哪个方向走回好走些?

显然地,此时阻力最小之路是朝后墙方向去。换言之,当你朝自己所欲的道路迈进时,越接近目标,脚步越艰难。即使到达目的地,创造了自己所要的结果,但想在此目标上多逗留一会儿也都是困难重重。此时往相反的方向走去,反而容易得多。在自然界,能量一定是朝最容易流动的方向流去,而人类也必须依循此一法则。迟早你必须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你之所以如此做,并非由于你具有自暴自弃的本能。或由于你是个失败主义者,而是因为你正追寻着阻力最小之路在行进。

现在想象当你朝后墙走去以纾解当下的张力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旦你背离自己想要的结果后,主导系统就开始转移了。原先紧绷的橡皮圈现在慢慢松开,但原先松弛的橡皮圈则逐渐增加张力。

显然阻力最小之路又朝回前墙,也就是你原先所想要的结果。长期来看,你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两点之间来来去去、反反复复。这种转移可能只需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好几年。通常这种反复摆荡需要时间较长,在一开始时很难被察觉。

虽然每个人针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对策会有所不同,但基本行为模式都是相同的,不管他(她)所持的欲望是什么。任何渴望都可能被其他渴望所取代,但是反复摆荡的状态仍会持续下去。

洗脑无益,无欲亦欲

乍看之下,似乎只要打破这两个张力纾解系统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易地“解决”结构性冲突。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将“无法拥有所欲”的信念转变成“能够拥有所欲”的信念。改变信念的方式很多,但在此一结构中都将注定失败。假设你在前墙换上此一积极的新信念:“我可以拥有我想要的,”改变的新信念将成为你的新欲望当你朝前迈进,亦即一步一步地实现你的新信念时,“无法拥有所欲”的张力纾解系统又慢慢占了上风。此时无论你是如何真诚、如何积极地对自己下功夫洗脑,要你相信自己“无法拥有所欲”,将比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拥有所欲”来得容易多了。另一种解决结构性冲突的“方法”,就是放弃你的欲望。这种作法可能是误解了东方哲理:“欲望让你受苦受难,若能放弃欲望,你将不再痛苦。”如果尝试放弃所有的欲望,那么放弃欲望将成为你新的欲望。越接近“无欲”的目标,结构倾向失败的可能性越高。而且隐含在“放弃欲望”信念中的,往往是所谓的精神目标,例如:追求灵命的顿悟,渴慕到达极乐世界,或力求从“现实的幻象中”解脱出来。这些目标与结构中的其他目标并无二致。它们仍将构成如假包换的张力纾解系统。

欲望是一种想要改变、形成于重整的倾向。“放弃欲望”的意念也是一种欲望,与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本质正好符合。有些欲望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实现,没有欲望的欲望正是如此。拥有这个欲望与宇宙的法则符合,但要实现这个欲望却不可能。

结构性冲突无解!

结构性冲突是无解的,想要同时,或先后解决相互抵触的两个系统,将徒劳无益。结构性冲突与情绪上的冲突有所不同。情绪性冲突主要发生在情感层面,其型态不外是焦虑、困惑、沮丧或者矛盾,诸如:对同一人既爱且恨。结构性冲突则作用在更深一层的生命导向的层面。它也会产生类似的情绪,甚至产生涵盖面更广的其他情绪,诸如:内在的平安、极度的喜乐,乃至厌恶、沮丧以及哀伤。你的情绪通常来自你身处的结构。如果你为了避开不想要的情绪,或培养想要的情绪,而采取一些行动,其实并不能改变产生那些情绪的结构。因此,这些行动往往没什么效用。

事实上,试图解决结构性冲突,也可视为一种结构性倾向。即使明知其不可为,不断尝试解决结构性冲突,仍是很自然的事情。

人类学习飞行的早期,许多飞行设计器从来没有离开地面过。或许你也曾看过许多类似的机器,虽然上面绑了层层机翼,快速地在跑道上滑行,最后却一头栽在地面上。这种机器一方面能惹来围观群众的会心一笑,另一方面他们看到这个机器在跑道上猛挥机翼,却始终无法离开地面一步时,心情也可能沉重得如千斤重担。因为这些机器是为飞行而设计的,但是设计的结构出了毛病,使得飞行变成不可能。

人们经常满怀着希望,试图摆脱结构性冲突,结果却大失所望。这类结构的本质是:你为了解决结构性冲突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只会强化原有的限制及结构本身。

更新结构,方为上策

既然这类冲突是属于结构性的,那么唯有改变生命的底层结构,才有办法作任何实际与持续的改变。但任何试图从结构内部去改变结构本身的作法,终将走上失败一途。由于结构的作用,阻力最小之路将促使你采取无效的行动,并借由这些行动让冲突越陷越深,事实上,假若你正处于结构性冲突当中,你一定会想出新策略,以补偿结构力有未逮之处,并促成最后的解决方法。

创造的本质会产生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构。但创造并不是结构性冲突的解决方法。它与结构性冲突毫无关联。它并不会反复摆荡。在我们开始探索创造过程时,你会先学到如何建构这样一个可支持你去创造的结构。

在我们探究创造导向的结构之前,必须先进一步探讨补偿性策略,这是人们用来解决无解的结构性冲突的。这些策略在人类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策略的内容,以及这些策略为什么不适合创造自己所欲。如此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处于结构性冲突中的反复摆荡结构,与创造性过程中稳定纾解的结构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