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你心中所欲(30)

下面有一些原则,可协助你构思自己想创造的事物。

一、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很奇怪的是,人们并不经常问自己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其实你可以随时问自己并回答这个问题。但若不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或是决定一个过程的情况下,问或回答这个问题将更为贴切。试着在各种不同的状况下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只在重要时刻才问这个问题。你如果保有问题问这个问题的习惯,就会产生知道自己所欲的直觉。即使以往的你是那么犹豫不决,但长期经验累积后,你会变得很果断。

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有两项重要的好处。首先,你能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其次,你能够很正确的向自己描绘事实。

随时问答这个问题,可以使自己不再迷惑。困惑通常来自过度专精于过程或解答,以致认不清要去的目的地。一但考虑自己所欲,并将注意力集中其上时,就能够消除这种困惑。一般所谓的困惑,通常不是针对要去的目的地而发,而是指不知如何到达目的地。如果你在知道目的地之前,就先想找到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困惑是将挥之不去。

在困惑的处境中,你感觉压力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是因为有一股力量将你拉往不同方向,以及对创造未来没有把握的无力感所致。另外则是有感于赶不上事件演变的脚步。但是当你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所想要的结果上时,这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力自然会自我组构,产生一股有秩序的力量。

事实与臆测绝对不同。决定自己所欲时,“你很想要某个结果”一事便已成为事实。有时人们选择的是过程,却以为自己已决定了所要的事物。这是错误的假设。通常过程是用来臆测而非达成你所想要的事物。

当你不断问自己,并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时,你正在创造一项“事实”,而不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臆测”。

二、独立过程之外,考虑自己所欲。

如果一面考虑过程,一面又想决定自己所要的东西时,构思自己所欲的能力,势必受到目前已知如何去做的过程的限制。但创造性过程就是要挖掘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无法独立过程之外,势必戕害自己构思所欲的能力。追随前人的脚步并不是件坏事,但却不是创造新事物的好方法。在创造时必然会考虑到过程。但唯有在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时,才能够如此。事实上,你可能会对自己竟然发明了达成目的的新方法,感到惊讶不已。

有时候你所想要的,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一个步骤。金钱对许多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迈向他们所想要的结果的过程。对某些人而言,个人与他人的种种关系并不是结果,而是个人迈向满足与成就的步骤。如果你发现自己所想要的事物,只不过是迈向其他最后结果的一个步骤时,不妨试着找出这个步骤的去向。金钱可以有什么用处?个人关系又可以引申出什么?一个可被当作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独立存在的。它的目的不是要引你迈向其他的结果,即使它有这个作用。

三、不要将自己所想要的与现实的可能性混为一谈。

构思自己真正想创造的事物时,你得先认清:自己所想要创造的结果,与它究竟可不可行,是两回事。1903年,当莱特兄弟首次建造飞机时,当时的科学界一致认为重于空气的机器无法在空中飞行。显然地,莱特兄弟所想要的,并不是“什么是可行的”为基础。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

将自己锁与限制在什么是可行的基础上时,就等于在对自己的愿景进行电检和打压的行为。如果你不肯向自己承认“自己所欲其实就是冲着它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实的话,你就是在对自己曲解事实。

测谎器的主要作用在测量生理上的压力。当你撒谎或曲解事实时,身体的压力就会增加。经年累月的撒谎,积累的压力将导致健康的问题。对自己撒谎的人必然会破坏与自身的关系,并将事实看成是怀有敌意的危险事物。

自欺有害健康

有一次我在一个基金会中教授课程。上课的学员都有肺部的疾病,例如:肺癌、气喘等。其中一个课程的目标,是让学员学习区分自己所想要的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

一位老夫人对这个练习深感困难。

“记住,这个练习就是要你把自己所欲与可行性两者分开,”我告诉她。“所以,你想要什么?”

“我不能说,”她回答。“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说:“暂时先不要考虑你的所欲是否可能。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不能说出我想要的事物,因为我知道我绝对不可能拥有它。”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说。

“真的?”

“当然,”我回答。“你想要的是健康。”

“但我绝对不可能拥有它。”

“那么,“我问道:”如果我拥有法力能给你健康的身体,你愿意接受吗?“

她犹豫了一会儿,默然的说:“愿意。“

“如果你愿意接受,”我又说:“就表示你想要它。此外,就算它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真正的事实还是,你想要完完全全的健康。”

“是的,”她说:“确实如此。”

“现在告诉你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我说。“告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永远是对的,即使你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

她停了一会儿。低头看看地板,轻声地说:“事实上,我真的想要健康。”

“你刚刚这么说时,有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我问道。

“我不知道怎么了,”她回答,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同。“觉得身体有些飘飘然,好像如释重负一般。我感觉清爽极了,好似有一股能量流过我的身体。”

不管她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有好转,至少她不用再向自己隐瞒渴望健康的这项事实。显然地,拒绝自己所欲所带给她的额外压力,对她的健康并没有帮助。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