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读【被人理解,还是被人崇拜?】

庄子解读【被人理解,还是被人崇拜?】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坚白之昧】。也就是说,有一个人会把话讲的很“玄”。惠子那个时代,逻辑科学并不发达,所以惠子发明一套学问,提出来说:一个石头,可以又硬又白,可是它不能又黑又白。为什么黑跟硬是可相融属性,白跟硬也可以是相融属性,可是白跟黑却是不相融属性?惠子用这个方法来制造【高谈阔论、不知所云】的学术价值。而如今的人是深奥理论很多,已经不稀罕这种学问。

庄子就说,当你的理论变成这样,你的小孩就会变得【以文之论终】你的下一代就会很辛苦,因为你已经成名,发明了一个奇怪理论系统了,然后小孩子就变得一辈子不能做别的事,努力当你的继承人。

可是像惠子这样的,的确已经成为学术大佬,再加上两个伟大的音乐家,如果这些厉害的家伙都不能算成功,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叫做成功?所以,成功与不成功,都很难评价。

连伟大的艺术家的产生于都是因为天地间道的亏损,如果这样的东西都不能评价,就讲【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图:鄙视的鄙。圣人是很瞧不起这种还存有可疑的成功。

所以,人要伟大、有名就会和别人有所不同。惠子就希望得到别人的崇拜,想要有名。要崇拜就必须【我会,你不会。我懂你不懂。】要不然怎么会让别人崇拜,变得伟大?可是你会,别人不会。这样就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我懂得东西你不懂,你又怎么有办法崇拜我?】

于是给教育者的选择题就是,你在教别人的时候,你是想让别人【理解你?还是崇拜你?】两者只能选其一。你想别人理解你,别人就不会崇拜你,觉得你讲的很普通。可是你教别人是为了让别人崇拜你,你讲出来话的【含金量】就会变低,倘若别人很容易就学会,你就不会被崇拜,不会有名。

这里,庄子的解法是:【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谓以明】练庄子的人就完全不追求那种成功,就活在的“庸”常识范围。活在平凡人的平凡世界。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