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病-第十三页

上来,吸你的血、吸你的爱,忘恩负义、不知回报……你到底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你这个人,到底是圣人还是大魔王?

像我最近遇到一个人,特地找上我,想要我帮他看病,纠缠了颇一会儿,最后,我说了一句很【欠揍】的话,拒绝了。我说的是:“可是……帮你看病,我不会活得比较开心呀……”助人的第一关是【让自己被善待】!我这个人对工作的感觉是:教书,我好开心;帮人看病,多半是不开心。我自己都被搞得不肝硬变,成为被人欺负到的受害者了,还要说【我在救助你、渡化你】,不是很荒唐吗?

【拯救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了【受害者的受害者】这件事情,《庄子》在第四篇<人间世>为它发明了一句今天大家都还会讲的成语:【螳臂挡车】——你以为自己好厉害,结果被车压死。

在我的《庄子》课堂,最容易听学生说起的矛盾故事(paradox),就是有人明明是处在被先生、被太太、被父母欺负的状态,他还在想:“我要怎么做,才能帮他、救他、渡他?”真荒唐!

所以,同样是助人的活动,也有可能是病态心理结构形成的。

你看哦,人在助人的时候,是【我在帮助你】对不对?这就会有一种 自我良好的感觉,是【我比你优越】;这件事情是【你需要、我不需要】,所以才是我在帮助你嘛。

所以,【我比你优越】信念会被加强一次。

可是,在我帮助你的时候呢,【我比你低贱】的信念也会被加强一次哦:

因为,我这个宝贵的时间,如果拿去吃饱看电影,我可以很快乐,我偏偏要拿来奉陪你、陪你讲话、陪你听你的心事、听你诉苦,把我的时间糟蹋在你身上……这不是就变成【你值得、我不值得】了吗?也就是【我比你低贱】的信念,对不对?【助人】这个行为,也可能会强化【我很低贱】的感受。

所以,【我优越】跟【我低贱】的信念,结合在一起引发的行为模式,有好几种路数。其中一个路数,心理学叫作救世主情结(Messiah trap)。

那另外一个引发的路数是什么?躁郁症。他的正负信念结构拼命地在对打:

躁郁症的患者很妙。他其实基本的【我有罪】的负面信念就一直在那边,可是他会很努力地表现得很好,然后露出一种【希望你为他鼓掌】的表情。所以躁郁症的患者,当他努力把这个【我很伟大】的信念经营起来,他会觉得【我就是世界之王】,可是他这一头的信念经营起来的时候,他这个辩论的动力也会加强另一头的负面信念,他很快又陷入沮丧,会说【我这种烂人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一个结构。

分享到:

评论1

  • 您的称呼